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30年仍靠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0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王世玲 北京报道

  1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大会上表示:“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0年前,中国改革大幕正是在经济领域拉开,小岗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放权让利、财政“分灶吃饭”、“双轨制”价格“闯关”、金融体制破题、非公经济发展……R>近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专门撰写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若干历史经验研究》报告(下称“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总结了30年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和经验,并对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关键性领域的改革进行了全面阐述。

  该报告称,30年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经历了“目标探索”和“框架构建”阶段,而现在正处于“体制完善”的阶段。

  “市场取向”为经验之首

  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我国在目标选择、路径依赖和推进方式上积累了许多带有根本性的经验。研究报告称之“经验之本”。

  “市场取向”作为经验之首确立。报告称,市场取向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贯彻改革开放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30年改革路径也证实了这一点。如非公所有制经济由“禁止”到鼓励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到股份制改革、价格改革从双轨制到市场定价、宏观体制由政府直接干预到市场间接调控。“在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实际上都是在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突破计划经济的壁垒。”

  “中国经济数十年高速增长,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市场取向的正确路径和方向。”报告称。“新矛盾问题的产生,有发展阶段、增长方式和公共政策等多方面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和经济体制不完善。”

  研究报告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突出矛盾,如包括卫生等公共政策领域,根本出路仍然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方向,消除制约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研究报告总结的第二条经验,是“渐进性改革”。

  “是一条改革成本低、震动小而成效较大的成功之路。”报告将渐进式改革路径总结为“即先农村后城市、先放权后改制、先‘双轨’后‘并轨’、先试点后推广、先探索后规范、先‘体制外’后‘体制内’、先增量后存量、先重点突破后整体推进、先局部放开后全方位放开。”

  除上两点外,研究报告称,经济体制改革经验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兼顾效率和公平;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宏观调控机制。

  后30年仍靠改革

  30年后,中国重起发展步伐时,面对的是百年罕见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当前形势看,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有渡过‘急救期’,实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很可能走向‘大L型’,持续较长时间。”12月14日,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09增长与改革”形势分析会上(下称“中改院分析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说。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超过了预期,后30年中国发展得在危机中起步。”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汪玉凯提醒,“在危机中起步,一定要看清形势。”

  汪玉凯说,过去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和廉价劳动力的红利。但这次金融危机表明,全球化红利开始递减。下一个30年的发展,再仅仅依靠这两个因素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1][2]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